医论著作。2卷。明·孙一奎撰于万历年间。本书汇集作者学医体会与见解,并择要节录部分《内经》原文编成。内容杂论脉象、诊法、病机、药性及医案等共60篇。其中有关咳、喘、哮等病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张仲景等
见《本草纲目》。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宝花散,见该条。
见《中药志》。为独活之药材名。详该条。
病症名。即打扑内伤。详内伤条。
见《滇南本草》。为还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因气血虚衰,毒邪入侵而发。清·徐春泉《外科选要》:“其疮发于眼下睑上四白穴、巨髎穴。”古人认为疮色似葡萄,形渐大或生子母疮者,为危重之症。治宜托里清热消毒,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即大肠经虚寒。《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泄白,名曰大肠虚冷也。”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指生于小腿肚的痈。证治见外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