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升
【介绍】:
清代医家。字旭初。安徽璜川人。初业儒后究心医术,活人甚众,为人治疾,常不取酬。且性极宽和,有人侮之,则笑颔以对,毫不介之,人称之为痴先生。撰有《医学十四种》。
【介绍】:
清代医家。字旭初。安徽璜川人。初业儒后究心医术,活人甚众,为人治疾,常不取酬。且性极宽和,有人侮之,则笑颔以对,毫不介之,人称之为痴先生。撰有《医学十四种》。
气功术语。练功中静坐而心忘,不知自己肉体存在的高度入静状态。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
【介绍】:东晋时期大臣,兼通医学。陈郡(今河南淮阳)人。讲求孝道,深得晋孝武帝的赏识,后因争权夺利失败自杀。著有《殷荆州要方》,已佚。
指疾病的内外部位。《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介绍】:清医家。字甫恬,号壶芦山人,又号子虚子。暨阳(今江苏江阴)人。自称医术传自喻嘉言之甥舒进贤,长于痢疾证治,撰有《痢疾明辨》(又作《折肱心悟痢疾明辨》,1857年)。治痢大旨宗仲景六经辨证,分
病证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称饮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水渍入胃,名为溢饮滑泄。渴能饮水,水下复泄,泄而大渴。茯苓甘草汤、五苓散,并灸大椎三五壮立已,乃督脉之病也。”参见饮泻、水恣
疮疡诊法之一。指辨别患疮疡时出现的各种脉象。疡科较早重视脉诊者为宋·陈自明。在《外科精要·痈疽叙论》中载有“……脉浮滑数为阳,沉缓迟涩为阴。”但论述得详细者应推元·齐德之《外科精义》及明·王肯堂《疡医
病证名。指感受风冷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风气腹痛之症,风冷着腹,即患腹痛,或发寒热,腹中攻注,或腹中作响,大便作泻,此风气腹痛之症也。”多因风寒侵袭肠胃,传于太阴所致,治宜疏散温中为主。寒
病名。霍乱的俗称。《证治要诀》卷一称:“霍乱之病,挥霍变乱,起于仓卒,与中恶相似,俗呼为触恶。”详见霍乱条。
小儿舌肿硬而不灵活,《幼幼新书》又名初生木舌。《圣济总录》:“小儿木舌者,以心气蕴热,热气随脉上至于舌,则舌木胀起,渐渐肿大,满口塞喉,若不急治,便至危殆。”参见木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