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诸菌中毒

猜你喜欢

  • 阴火

    指饮食劳倦,喜怒忧思所生之火,属心火。元·李杲《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脾胃气虚,则……阴火乘其土位……。”

  • 阴贞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履贯欠详。

  • 膜(chēn 嗔)胀

    病证名。①胸膈胀满之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气在上,则生膜胀。”明·张景岳《类经》:“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胀。”多由脾失健运,消化不良,气机阻滞所致。②即气胀。《金匮翼》卷四:“膜

  • 火珠疮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由心肝二经热毒炽盛而成。多生于头皮。初起患处皮肤红赤、中心起疱疹,明亮如珠,焮痛如烙。治宜凉血解毒。内服解毒泻心汤。外用生萝卜汁加醋少许和匀调涂。类于非典型带状疱疹。

  • 食积呕吐

    证名。又称食呕。《症因脉治·呕吐论》:“食积呕吐之症,胸前满闷,嗳气作痛,痛则呕吐,得食愈痛,按之亦痛。……食积呕吐之因,饮食不节,损伤中气,不能运化,停食成积,中脘痞塞,则发呕吐矣。”参见食呕条。

  • 湿秘

    病名。见《济生方·大便》。指肠胃有湿而致的大便秘结。《景岳全书·杂病谟》:“湿秘……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秘也,亦阴结也。”参见五秘、虚秘、阴结条。

  • 瘀血腹痛

    病证名。见《古今医鉴·腹痛》。多由寒凝血阻,或热与血结,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或跌扑损伤,瘀血停聚而成。证见腹痛固定一处,喜热拒按,持续不愈,或有积块,或遇夜更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濇等。治宜活血祛

  • 小儿肿满

    病证名。①水气流溢于皮肤而致的水肿。《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肿满,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气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肌肤,故令

  • 打马过天河

    小儿推拿方法。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打马过天门。操作方法有六种。①用右大指面运儿内劳宫,再将四指屈起,使其指尖向上,以右大指自总经弹至天河(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用食、中、无名指由儿上马

  • 刘芙蓉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