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即鼻疳疮。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落弓痧》:“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不已,眼目上吊,形如小儿落弓之症。此暗痧难识,必须审脉辨症,的是痧毒,看其身体凉热,唇舌润燥如何,然后治之。”宜大黄丸;如痧气未尽,宜救苦丹加银花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介绍】:元代医家。字存心。江西崇仁人。武昌路医学教授,治病多显效。但常以脉象推断寿夭祸福,对医学和诊断学产生了不良影响。
见《中草药资料》。为牛马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
【介绍】:见周洪条。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病证名。指痢疾由燥火热邪引起者。又称燥火痢。《症因脉治》卷四:“燥热痢之症,内热烦躁,口燥舌干,腹痛频并,脓血稠粘,枯涸难下,肛门热痛,小便全无,夜卧不宁。”治法有燥伤气分、血分和气血两伤之别。《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