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令病。《时病论》:“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非时疫之作也。”所述时病系指一些季节性较强的感染性疾病。如春天的春温、风温,夏天的中暑、泄泻、痢疾,秋天的疟疾、秋燥、湿温,冬天的冬温、咳嗽、伤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津液廓即水廓,水廓属肾。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为津液之府,故又名焉。”详水廓条。
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乙、丁、己、辛、癸为阴。阴干主运气不足,为不及。
《辨证录》卷十方。白芍药一斤,当归、熟地黄、白术、巴戟天、陈皮各八两,远志二两,炒酸枣仁、神曲各四两,柴胡八钱,茯神六两,香附、天花粉各一两。各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服四钱,白开水送下。治男子素郁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门为供给四方宾客及士族患病所需药品和食物而设立的机构。
见外科百效全书条。
病名。生于颜面的一种糠疹。出《疡科选粹》卷六。又名桃花癣。多因脾胃内热上蒸,复感风邪所致。多发于春季,妇女多见。初起颜面皮肤微红,伴发密集的小丘疹,逐渐形成灰白色斑片,边缘不清,上覆薄屑,自觉微痒及干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黄芪一两半,羌活、石斛、防风、枳壳(麸炒)、人参、炮附子、茯苓、牡蛎、五味子、牛膝(酒浸)各一两,续断半两,地骨皮三分,干地黄二两。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煎服。治心脾受病,精血虚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字伯仁,晚号撄宁生。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后迁仪真(今属江苏)和余姚(今属浙江)。自幼习儒学,善长诗文。京口(今镇江)名医王居中客居仪真,滑寿随从学医,精
①六淫之一。《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气,为长夏的主气。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能阻滞气的活动,影响脾的运化。外感湿邪,常见体重腰痠,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痛处不移。湿浊内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