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泰(太)阴脉

足泰(太)阴脉

经脉名。即足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泰阴脉:出大指内兼(廉)骨蔡(际),出内踝上兼(廉),循胻内兼(廉),□膝内兼(廉),出股内兼(廉)。其病:病足大指废,胻内兼(廉)痛,股内痛,腹痛腹胀(胀),复□,不耆(嗜)食,善意(噫),心□,善肘()。诸病此物者,皆灸足泰阴脉。”

猜你喜欢

  • 日晚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日晚潮热引起抽搐,由肺热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为淡黄色水液。治宜补脾、治心、治肝。补脾,用益黄散;治肝,用

  • 薛立斋

    【介绍】:见薛己条。

  • 金匮读本

    见医学便览条。

  • 芭蕉树水

    见《中级医刊》(5):57,1959.即芭蕉油,详该条。

  • 奶米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 病发于阴

    ①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在里。②辨证上如病者无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阴经的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肺合皮毛

    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联之一。肺气主表,故合于皮毛。皮毛为一身的外卫,靠肺散布卫气以温养,肺气足则卫外固密,邪不易干;皮毛的散气作用,也与肺司呼吸有密切关系,故称相合。《素问·五脏生成论》:“肺之合皮也,

  • 癞头疮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 胎产良方

    见沈氏经验方条。

  • 痟渴

    病名。痟通“消”。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消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