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卤地菊之别名,详该条。
出《漳浦县志》。为紫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丁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病证名。见陆成一《女界须知》。属于阴肿症候。因脾湿下注所致。多见于体肥之人。症现阴户肿胀,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漓等。治疗参见阴肿。
病证名。指因多劳过欲,真阴亏损,阳浮引阴血从上窍而出的衄血。《景岳全书·杂证谟》:“衄血有格阳证者,以阴亏于下,而阳浮于上,但察其六脉细微,全无热证,或脉且浮虚豁大,上热下寒,而血衄不止,皆其证也。治
书名。12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1~3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4~9分论外科的各种病证约200病,每病除简述其证治外,均绘有图形;卷10附入《痘科珍宝》1卷。卷11~12
指申时。《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参十二时条。
即穴位刺激结扎疗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