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又称酒积泄、酒积五更泄泻。详各条。
舌见蓝色紊乱条纹,为胃气衰微,肝气相乘,或有寒积结滞中焦之象,宜舒肝扶脾,或温中散寒(见《伤寒舌鉴》)。
病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由于热结大肠所致。又名阳结。《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证治要诀·大便秘》:“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
即二圣救苦丸,见该条。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即左金丸,见该条。
《症因脉治》卷四方。枳壳、厚朴、神曲、陈皮、麦芽、莱菔子、砂仁。水煎服。治食积腹痛,胸腹胀满,痛不欲食。
见《福建中草药》。为糯米藤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合阴阳方》。即阴蒂。
即黄昏,指戌时。《灵枢·病传》:“冬大晨,夏晏晡。”张景岳注:“晏晡戌时也。”参见十二时条。
证名。出《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一。同眼暗,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