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详该条。
见禾髎条。
病名。①为鼻息肉,《冯氏锦囊秘录》卷六:“湿热之气,……得以上炎,为鼻生赘,……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参见鼻痔条。②酒皶鼻而进入肥大期者,称鼻赘。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即手指掌面各指节之间肌肉略突起的部分。
证名。又名眉眶痛。为多种疾病常见之证候。①“眉骨者,目系之所过,上抵于脑,为目属于脑也”(《证治准绳·杂病》)。故诸阳经病或风热毒邪上攻下注于目睛者,遂从目系过眉骨,与眉骨相并而痛。若系心肝壅热或风热
①见《中药材手册》。即青风藤。②见《江西中药》。为爬山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见该条。
病证名。哕,呃逆。《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胃受邪气则呕,脾受邪气,脾胀气逆,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小儿哕多因于食滞胃脘而致。《医林绳墨》谓因于食而致者,脾胃不能健运,食阻气而不行,宜以温中消导为
出杨子建《十产论》。即脐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