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泄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琥珀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灵枢·口问》。同息道,详该条。
出《食疗本草》。为八月扎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 晚清医家。字寿棠,又字湛棠。安东(属江苏)人。举孝廉,世医,撰有《医源》一书(1861年),总论人身脏腑、五行、阴阳、四诊、内、妇、儿等科,以及用药等。另辑有《温病全编》(1867年)一
病名。即翻花疮。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肝火血燥生风所致。症见生疮溃后,胬肉由疮口突出,其状如菌,头大蒂小,愈努愈反。痛痒不著,触损则流血不止。治宜养血疏肝化瘀。内服逍遥散,外用千金散腐蚀法;或用
见《疡医大全》卷七。即提毒丹,见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唐玉书条。
指上眼睑,又称目上弦。见目弦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寒注候》:“人虚为寒邪所伤,又搏于阴,阴气久不泄,从外流内结积。其病之状,心腹痛而呕沫爪青,休作有时,至冬便剧,故名为寒注也。”或伴腰脊强痛、便血等。治用五野丸等方。参见九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