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遗书
见麻科合璧条。
见麻科合璧条。
病名。见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枯胎。详该条。
书名。清·骆如龙撰于1691年。5卷。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此书时删去骆氏自序及末卷,成4卷本,改名《幼科推拿全书》。卷1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病诊法;卷2述推拿穴位;卷3论各种推拿手法;卷4为多
【介绍】:明代文人。字仪用。浙江嘉兴人。编有《药镜》4卷。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党参、生白芍药各12克,代赭石、牛膝、天花粉各18克,玄参15克,乳香、没药各9克,威灵仙3克,虫(大者)4枚,制马钱子末0.6克。前十味煎汤,送服马钱子末。治因脑部充血而致肢体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串疽。见该条。
出《傅青主女科》。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病名。指痢疾之由感受寒湿而致者。《症因脉治》卷四:“寒湿痢之症,初起恶寒发热,身痛头疼,呕吐不食,不作渴,痢下脓血,或下黑水,腹反不痛。”治疗如身痛发热,脉浮紧者,宜用败毒散辛温散表;呕吐饱闷,脉长者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即眦赤烂,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证治准绳·杂病》:“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多因湿毒结蓄大肠,损伤脉络所致。证见大便下血,血色不鲜,或紫黑如赤豆汁,小便不利,胸膈胀闷,饮食减少,或面色深黄等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多因产后失血,伤津,阴液不能润肠所致。不宜轻用下法,徒伤元气。治宜润肠通便。方用润肠丸(当归、川芎、白术、熟地、麻仁、苏子、人参、甘草、郁李仁,蜜糖引)或用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