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即吐法。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柏子仁,详该条。
指口内呼出秽浊的臭气。又名口气、口殠。《诸病源候论·口臭候》:“口臭,由五脏六府不调,气上胸鬲。”《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即六味地黄丸,见该条。
证名。《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为鼻流清涕兼有喷嚏之候。多见于今之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病。
肾经有热,则阴精耗竭,髓减骨枯而腰脊不能举动。《素问·痿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出《灵枢·经别》。即手厥阴经别。详该条。
见汤头歌诀续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