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指患乳蛾同时并发剧烈头痛者。《重楼玉钥》卷上:“此症一边头痛如破,或左右红肿如核(指乳蛾)。……惟下元虚者,多致此疾。”②指内科头痛症之偏于一侧者。
刺法名。指入针后,用手指于针刺穴位所在之经络上下推循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循者,凡下针于属部分经络之处,用手指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针灸问对》:“下针后,气不至,用手上下循之,假如
病证名。出《脉经》。指崩下大量之血,色黯如败坏凝聚的黑血。治疗参见血崩、崩漏条。
见《桂海虞衡志》。为冰凉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第五胸椎。《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
①音义同浮。《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吴崑注:“肌肤浮肿曰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重胕肿。”②音义同腐。《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嗜酸而食胕。”《素问·风论
古病名。出《灵枢·经脉》。胗,“唇疡也”(《说文解字》)。详唇疮条。
①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风黄候,凡人先患风湿,复遇冷气相搏,则举身疼痛,发热而体黄也。”②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爱笑,腰背急,手足强,口干,舌上生疮,三部脉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痔疾外治法之一。出《太平圣惠方》卷六一。用枯痔药物如灰皂散、三品一条枪等敷在痔核上,或用枯痔注射剂注射于痔核内,使痔核干枯、坏死、脱落而愈的方法。适用于二、三期脱出的内痔,绞窄性内痔,内痔兼有轻度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