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出《古今医统》。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名肠风。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主治小儿饮水不歇,黄疸,肠风下血,痔疮,腰痛,遗尿,遗精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
见伤寒六书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参见太医院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祁门人。世业医,诊病重视切脉。
即针刺麻醉。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缓疽。见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284~1339【介绍】:元代藏医药学家。著有《药物总汇》、《八支药诊精要》。对后世藏药学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病名。①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蜣螂蛀。类似指骨结核。详该条。②凡久病疮疡而正气虚,状似痨损者。俗称疮痨。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