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归类中,肝属木,木郁即肝郁,由于肝郁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面赤、目痛、呕血、咳血,性情暴躁,甚则发狂等。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防风、荆芥、黄连各四分,羌活、独活、当归身、生地黄、苍术、连翘、槟榔、玄参、牛蒡子、忍冬藤、升麻、防己各五分,木瓜六分,木香三分,乌药、牛膝各七分,茯苓、白蒺藜各八分
指胆经受邪化热。见《中藏经》。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黄疸、尿短黄赤、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或头痛眩晕、易怒、耳聋、鼻流浊涕,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泄少阳,通腑泄热。
病因之一。指饮食方面积久成习的不良嗜好。如长期饮酒的人易患酒癖。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伤寒有发表、解肌、和解、攻里、救里等五种基本治法。②医书名。4卷(一作5卷)。明·陈长卿撰。撰年不详。作者将前人对于伤寒病证的治法归纳为发表、解肌、和解、攻里、救里五法。书中结合伤寒脉证详论五法,
见《广州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①淋病主症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候》:“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赤水玄珠》卷十五:“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
药书。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编。载内蒙古常用中草药393种,其中植物药342种,动物药38种,矿物药13种。按其主治功能分为解表、清热、止咳、化痰等21类。每种药物按别名、蒙药名、形态特征、生境
出《海上方》。为莲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