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匮玉函经

金匮玉函经

书名。8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其内容与《伤寒论》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前6卷论述病证和治法为主;后2卷介绍治疗方剂。其中卷1为证治总例;卷2~4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证;卷5~6为汗、吐、下、灸刺、水等治法的“可”与“不可”及热病阴阳交并生死证;卷7~8共收载方剂115首。作为一种较早的古传本,在校勘和研究《伤寒论》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解放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清散汤

    《外科真诠》方。茯苓、赤茯苓、当归、栀子(炒炭)、荆芥、黄柏各一钱,防风三分,生地黄、麦门冬各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厥阴肝经虚火外发而致的胡漏丹,症见阴囊下红肿。

  • 蛇舌癀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四叶草之别名。②见《闽南民间草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小便频数

    证名。《张氏医通》卷七:“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者,缩泉丸;或时清利过多,或时频数赤涩者,旧用萆薢分清饮,多不应,改用加减八味丸,效;若夜起小便多者,八味丸加五味子;数而少为实热,宜渗之,五苓减

  • 疳蚀疮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承浆疮。详该条。

  • 猝中

    见《辨证录·中风门》。即卒中。详该条。

  • 伤风咳

    病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即伤风咳嗽。详该条。

  • 土知母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鸢尾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 唐维德

    【介绍】:见唐威源条。

  • 产后恶露腹痛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即儿枕痛。详见该条。

  • 肘背瘤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