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方论

简称《金匮要略》。3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3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略去伤寒部分,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包括内科杂病方面有:痉湿暍、百合狐惑、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利淋、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呕吐下利、趺厥等40多种病证;外科方面有痈肿肠痈刀斧伤浸淫疮等病证;女科方面有经、带、杂病、妊娠及产后等病证。此外还记述了急救卒死、脏腑经络病脉及饮食禁忌等。书中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丰富临床经验,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本书介绍很多实用有效的方剂,直到现在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书中也有个别封建迷信或不切合实际的内容。自北宋刊行本书以后,历代注释及研究《金匮要略》的著作颇多,故有多种刊本和注本。

猜你喜欢

  • 坐引

    导引的一类。以跪坐为主要姿势。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中,记有“坐引八维”一势。

  • 金丝鱼鳖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 肝实

    肝盛气亢的一类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苦肉中痛动善转筋吐。刺足厥阴治阴。”《景岳全书·传忠录》:“肝实者,两胁少腹多有疼痛,且复多怒。”

  • 发汗禁例

    指使用发汗法的禁忌症。包括:①内伤元气不足,发热头痛,证似外感,但患者鼻不塞,声音不重,疲倦无力,脉虚弱;②阴虚内热,午后发热较重,脉细数无力;③伤食病胸脘胀闷,泛酸,嗳出腐臭的气味,身热、脉滑;④内

  • 理中消胀丸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大戟二钱五分,制皂角三钱,木香二钱,炒黑牵牛子一钱五分,煨甘遂一钱。为细末,用枣肉捣丸,每服三钱,分三次服。第一次葱白煎汤、陈酒送下;第二次莱菔子、砂仁煎汤送下;第三次牛膝、木瓜

  • 咳唾脓血

    证名。即咳脓血。为肺痈主症之一。参咳脓血、肺痈条。

  • 暑疖

    病名。指夏季发生的化脓性疖肿。又名暑疡、暑令疡毒小疖。《外科启玄》卷七:“夏日受暑热而生,大者为毒,小者为疖。令人发热作胀而痛,别无七恶之证。宜清暑香茹饮,内加芩、连、大黄之类,治之而愈;外加敷贴之药

  • 张氏温暑医旨

    书名。不分卷。清·张畹香撰。撰年不详。本书介绍作者有关温暑病症的临床心得,包括舌苔辨、伤寒治论、湿邪、瘖疹、风温、热入血室、痢、疟、暑湿、伏暑等内容,能结合个人治案较深入地论析各病,在药用方面比较强调

  • 万灵夺命汤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朱砂(水飞)、蟾酥(人乳泡)、轻粉、胆矾各五钱,铜绿、血竭各一两,雄黄、枯矾各二两。为细末,面糊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葱白三寸嚼烂包药于内,热汤吞服,使汗出。治疔毒入腹,烦闷

  • 小通花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