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即起坐生花,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两骨相连接处。详关节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结病与瘕病之合证。《圣济总录·积聚门》:“结瘕者,积聚之类也。结,伏聚积久不散,谓之结;浮流腹内按抑有形,谓之瘕。结之症,形体瘦瘁,食不作肌肤,遇阴寒冷湿之气,则发而胁块硬,隐隐然痛者是也。
出《新修本草》。即绿矾,详该条。
书名。明·陶华撰于1445年。1卷。本书主要是根据痈疽等病证及其若干兼证制定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以供临床参考。后薛己将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并附按语。
【介绍】:宋代官吏。字华父。蒲江(今四川蒲江)人。著《学医随笔》1卷。
出《医学正传》。即百日咳。详该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病名。指疲极伤肝所致的虚咳。《医学入门·咳嗽》:“疲极伤肝,咳而左胁疼引小腹者,二陈汤加芎、归、芍药、青皮、柴胡、草龙胆、黄芩、竹茹,或黄芪建中汤。”《不居集·疲劳咳嗽》:“咳而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