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熟地黄、生地黄、山药、茯神各三两,当归、泽泻、黄柏(盐酒炒)各一两半,山茱萸、枸杞子、龟板(醋炙)、牛膝、黄连、牡丹皮、鹿茸(酥炙)各一两,甘草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
见春温三字诀及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述》。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南越笔记》。即含羞草,详该条。
①气功功法。指最基本的动功锻炼,其特点是意念与轻柔动作结合起来。现在通行的保健功有两套。①原上海气功疗养所整编的为十节,即叩齿、搅海咽津、摩腹、浴面鸣鼓、左顾右盼、擦腰、双手齐伸开、转辘轳、左右托天、
①泛指切脉时指下有脉的跳动感。②疮疡辨脓扪诊方法之一。即引手。见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闭,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亦名求嗣。指不孕妇女要求生育。
儿科著作。5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介绍治疗儿科病的临床经验。卷1~3总论儿科病证的诊断、治法,并附歌赋和望诊图;卷4~5记述胎毒、变蒸、惊风等32类疾病的证治。现有《万密斋医书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