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莱菔之别名,详该条。
即五味与五脏相宜之意。《素问·五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参五味所入条。
《神农本草经》药物分类法中之一类。详三品条。
见《土宿本草》。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又名急风。详见该条。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一名水中病。”详水毒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李核仁,详该条。
病证名。突然声音嘶哑。《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喉咙者,气之道路;喉厌者,音之门户。有暴寒气,客于喉厌,喉厌得寒,即不能发声,故卒然失音也。”治宜温散寒邪。用金沸草散之类。
阴证似阳的证候。症见身热,但喜衣被;口渴,而不多饮;手足躁扰,但神情萎疲;苔黑但滑润;脉洪大而无力等。多见于素禀虚寒而感外邪,或劳倦、内伤所致虚阳外露,里寒格阳等证。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