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图经》。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圆翳内障。详该条。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病证名。指肝火郁热所致的胃脘痛。见《类证治裁·胃脘痛》。《医醇賸义》卷四:“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丸主之。”《症因脉治》卷一:“时作时
即补肾纳气。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详补肾纳气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商陆之别名,详该条。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心下膈上的脂膜。《素问·痹论》:“熏于肓膜。”王冰注:“肓膜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详雀目条。
用祛风解表药疏散风邪的治法。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