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中药》。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的通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见神光条。
①《症因脉治》卷二方。①石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粗末,水煎服。治燥火伤肺,咳嗽气喘。若痰多加贝母、栝蒌。②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枳壳、桔梗、石膏。为粗末,水煎服。治食滞中焦,化生痰饮,肺火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桔梗、贝母、陈皮、枳壳、茯苓、甘草、姜。为丸服。治燥痰,其色白,咯出如米粒,多喘促,寒热悲愁,脉涩者。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一。即鬼击。详该条。
书名。宋·许叔微撰。卷数不详。据许氏《伤寒发微论》中记载:“余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脉法为本。”《伤寒百证歌》也有类似记载。已佚。
见《江西草药》。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