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与阴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是贯串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阳一般代表轻清的、功能的、亢进的、运动的、上升的或热性的一面;阴一般代表重浊的、形质的、衰退的、静止的、下降的或寒性的一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由此说明阳性的事物和阴性的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猜你喜欢

  • 元府

    即玄府。详该条。

  • 胆足少阳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胆经。详该条。

  • 吊钟花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 闹鱼花

    见《本草纲目》。为醉鱼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阴虚牙痛

    病证名。因肝肾阴虚所致的牙痛症。见虚火牙痛条。

  • 跌蹶

    出《金匮要略浅注》卷八。即趺蹶。详该条。

  • 水百足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 脑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由热毒上壅,凝聚而发。证治见外痈条。

  • 橘枳姜汤

    《金匮要略》方。又名橘皮枳实生姜汤。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水煎,分二次服。治气滞痰阻而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 丹疹

    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丹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