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吐酸。详该条。
前指小便,后指大便。《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狐臭。详该条。
即《观者之喜》,详见该条。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
亦称气营同病。燔,焚烧;指火盛,亦即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证。症见壮热、烦渴、神志昏迷,甚则透发斑疹、舌绛苔黄燥等。治以清气凉营为主。
病证名。系指舌长吐出口外而收缩无力。参见舌纵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润燥法之一。用甘寒滋润药物治疗津液损伤的方法。适用于津液不足等证。如热性病里热盛,损伤胃的津液,症见发热、口中燥渴,或吐粘滞白沫,或噎膈反胃,治宜生津养胃,可用麦门冬汤。如胃阴伤较重的,用益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