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漏

猜你喜欢

  • 脾痈

    病名。①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而痛者,脾疽也。上肉微起者,脾痈也。”此证由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瘀滞脾经而成。症见腹胀、咽干、小便短涩。

  • 直接灸

    艾炷灸之一种。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方法。施灸的方法,根据灸量的大小及机体反应的不同,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二种。详各该条。

  • 徐安仁

    【介绍】:宋代人。撰《守论纂要》10卷,佚。

  • 良朋汇集

    见良方汇集经验神方条。

  • 崔氏八味丸

    见《金匮要略》。即肾气丸,见该条。

  • 产后血晕

    病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暴虚,虚阳上冒清窍,或恶露不下,内有停瘀,上攻心胸所致。若属虚证,症见分娩后忽然头晕,昏厥,不知人事,治宜温养气血,活血祛瘀,方用清魂散或黑神散;若兼见肢冷,自汗,恶

  • 土瓜根散

    ①《金匮要略》方。土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温酒送下,日三次。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痛,经一月再见者,亦治阴肿。②《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土瓜根、天花粉、炙甘草、枳壳(麸炒)各

  • 喉杵

    病证名。似指咽喉病之肿痛症状而言。《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杵,喉极肿而极痛。宜甘桔射干汤,外点烧盐散。”另有见喉忤者,乃刊刻误字。

  • 真元下虚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 续素问钞

    见读素问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