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食鱼蟹类过多而积滞不化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鱼鳖蟹积,食此过多成积,腹中疼痛,胸中满闷,或吐或泻也。宜紫苏、陈皮、木香、姜汁。”方用妙应丸、遇仙丹等。参见食积条。
【介绍】:见顾欢条。
见《中药志》。为猪牙皂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瓦韦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小便自遗之症。失溲病因甚多,伤寒热病在病危时亦可见此。《伤寒论后条辨》:“直视、失溲者,水亏营竭而肾气不藏也。”详遗溺、小便不禁、外感遗尿条。
①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失枕。详该条。②经外奇穴名。别名项强。①位于手背,当第二、三掌骨间隙的前1/3与中1/3交点处,或平指掌关节后0.5寸取穴。②一说位于天容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前者有第
【介绍】:见虞抟条。
饮食不洁,虫积内生,虫毒气滞显于颜面皮肤而成。多见于儿童。面部有境界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白色斑片,上覆有少量灰白色糠状鳞屑,即单纯糠疹。这些征象均可作为诊断蛔虫病的参考。
五疸之一。《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可伴见食难用饱,小便不利,脉沉等。《圣济总录》卷六十:“失饥饱甚,则胃中满塞,谷气未化,虚热熏蒸,遂
俗病名。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病。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好发于胸、背及四肢等处。皮损高突不平,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