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痒

阴痒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多伴有带下量多、色黄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见阴蚀条),或用龙胆泻肝汤;阴虚血燥者,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当归饮(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局部可用蛇床子川椒、枯矾、苦参百部、生艾叶杏仁,水煎熏洗。《妇人良方大全》主张内服龙胆泻肝丸逍遥散,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鸡肝阴中,以杀其虫。或针刺阴廉曲骨三阴交

猜你喜欢

  • 循际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长谷。见该条。

  • 木樟子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木姜子之别名,详该条。

  • 古葶枣散

    见《医学入门》卷六。葶苈子(炒黄,为末)三钱,大枣十枚。先将大枣浓煎,去枣取汤,入葶苈子末,调匀食后服。治肺痈胸满喘咳,或身面浮肿等症。

  • 五龙汤

    《证治准绳·幼科》集四方。黄连、紫草茸、芍药各三钱,生地黄九钱。水煎浓汁,加水磨犀角汁和服。治痘毒。

  • 潜斋医学丛书

    丛书名。“潜斋”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书斋名。《潜斋医学丛书》系王氏等医家所撰辑若干种医书之合称,有八种本和十二种本之分。八种本包括《言医》(裴一中撰,王士雄评选)、《愿体医话良方》(史典撰,俞世贵补)、

  • 复位手法

    即上骱手法。是应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详见上骱手法条。

  • 海莴苣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 保健操

    即保健功。见该条。

  • 花心风

    病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花癫。详该条。

  • 虚里动气

    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的部位。古人认为“虚里与寸口相应”,故诊虚里的动气与寸口切脉同义。王孟英认为“小儿脉候难凭,惟揣虚里穴,确有可据。”《柳州医话》:“凡治小儿不论诸证,宜先揣虚里穴,若跳动甚者不可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