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陈以求

陈以求

【介绍】:

陈治条。

猜你喜欢

  • 方通草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 足阳明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季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

  • 小抱龙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二分,朱砂、麝香各半两,胆南星四两。为细末,煮甘草水,或用腊雪水煮甘草和丸,皂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喘满,痰实壅嗽,及

  • 暑迷

    病证名。指中暑之轻者。《医碥》卷一:“暑迷一证,似中而轻,欲睡懒语。壮人香薷饮加黄连一钱,虚人星香散加香薷一钱。醒后冷汗不止,手足尚逆,烦闷多渴者,香薷饮。若过投冷剂致吐利不止,外热内寒,烦躁多渴,甚

  • 吓痈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赫痈。指生于脐上三寸建里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 杨氏提纲医方纂要

    书名。又名《杨氏提纲》、《杨氏提纲全书》。清·杨旦升辑。刊于1728年。四卷。本书大多据《伤寒论》、《景岳全书》、《本草纲目》摘录,分门类编。卷1记述阴阳五行、四诊等;卷2~4按伤寒、妇科、儿科、外科

  • 内补鹿茸丸

    《卫生宝鉴》卷十五方。鹿茸(酥炙)、菟丝子(酒浸)、炒蒺藜、紫菀、白蒺藜、肉苁蓉、官桂、炮附子、阳起石、蛇床子(酒浸)、桑螵蛸、黄芪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送下。治男子劳

  • 华乔石

    【介绍】:见华自达条。

  • 阳强不密

    指阳气亢盛而不能固密。《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盖阳气过亢,又失其固守之位,则在内的阴分自受损耗,且蒸迫而使其外泄,致真阴亏损。说明阴阳的主要关键,在乎阳气的固密而护卫于外。

  • 乳根

    经穴名。代号ST1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在第五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分支及肋间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少乳,乳痈;以及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