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汤
即重汤。详该条。
即重汤。详该条。
指动作多变,辗转不安的症状。《灵枢·癫狂》:“饱则善变。”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水胡满之别名,详该条。
指皮肤枯涩失去润泽。为精血枯涸的一种表现。《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肩胛骨下角处。主治咳血,肋间神经痛,肺炎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叶上珠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肉桂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病名。见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亦名花风、花心风,俗称“花痴”。指相火过旺,欲火妄炽,肝风易动的病症。症见情欲激动,性欲亢进,见异性则以为情人,甚则出现夜间四肢抽搐,牙关拘紧等。治宜泻肝火,平肝风。
病证名。①目侧视貌。《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双目睛通亦名睊目。详目偏视条。②古义与涓通。《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风气客于睑眥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目眥痒而泪出,目眥恒湿,故谓之睊目。”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