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赤芍药,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五色梅之别名,详该条。
即《神农本草经》。详该条。
见濯之《胎产须知》。即胀后产。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真中风。详见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肝黄者,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面目不利,爪甲青色,若背上浮肿,腹胁胀满者难治。”治用烙法及柴胡散、犀角散等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齿黄,
出《传家秘宝方》。即轻粉,详该条。
①同大肠虚冷。详该条。②指一般虚寒性泄泻。下利稀薄,完谷不化,便次增多,兼见食少、四肢冷、腰痠、怕冷、苔白润、脉沉迟。多与脾肾虚寒有关。
又称清热法。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火热证的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此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他热证。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对其他热病,则多根据脏腑辨证,针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详眼弦赤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