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临床表现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心膈烦躁,口疮,二便秘涩。宜三黄丸,清泻积热。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七窍之一。外耳道出口的孔窍。参见七窍条。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粘疮。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
人体部位名。指髌骨。因位处膝部,故名。俗称膝盖骨。《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膝髌中。”
病名。见《喉科秘诀》卷下。即大水风。详该条。
四肢的别称。《素问·汤液醪醴论》:“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
即第五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