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之一。用活血祛瘀的药物,消除腹中瘀血积块的方法。腹腔或子宫积块,推之不移动,舌有紫斑,脉涩。用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抵当汤之类。
见《婴童百问》。即心疳。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酸模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叶蛇总管之别名,详该条。
即犀黄丸,见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治疗寒证,当以热药制之。如附子汤、附子细辛汤,治太阳、少阴之寒;四逆汤、理中汤治脾肾之寒;吴茱萸汤、乌梅丸治肝寒;青龙汤治肺寒;薤白汤治心胸之寒;回阳救逆汤统治里寒;桂枝汤治表寒。《汤液本草》卷上:“
证名。属中风症状之一。《类证治裁》卷一:“唇缓舌强者,解语汤。”
病证名。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亦名经多发肿。多因脾经血虚,水湿渗入血分所致。症见月经持续不止,兼发肿满。治宜补血健脾利水。方用四物汤加茯苓、白术、砂仁、大腹皮、木香、陈皮、厚朴、猪苓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