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颈肿

颈肿

证名。出《灵枢·经筋》。指颈部单侧或两侧肿胀粗大。多因气火郁逆,或痰滞内结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有颈项肿痛,寒热头眩者,是气毒,宜加味藿香散;有颈项结核浮肿,先寒后热者,此风寒所搏,宜防风解毒汤;有颈项结核坚肿,色红渐热者,是热毒,宜连翘消毒饮。”《中医临证备要·颈粗》:“颈前粗大,呈现食欲增进,心烦心悸,夜睡不安,呼吸困难,性情急躁,忧郁肝火气交郁现象,用达郁汤法加夏枯草青黛丹皮海藻。”本证可见于瘿瘤瘰疬、痈等,参见瘿瘤、瘰疬、等条。

猜你喜欢

  • 脚气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古名缓风、壅疾,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成。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

  • 痞硬

    痞,气隔塞不通;硬,自觉胀满发硬。一般指胃脘部胀满不适,如有硬物堵塞的自觉症状。《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 鹳口疽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锐疽、尾闾发。此证生于尻尾骨(即尾骨)尖处,由三阴亏损,督脉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初起形似鱼肫(chún音纯,即鱼胞),色赤坚痛,溃破后口若鹳咀,朝寒暮热,夜重日轻。溃出稀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书名。又名《宣明论方》15卷。金·刘完素撰于1172年。卷1~2诸证门,将《素问》一书中的61个病名逐条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处方;卷3~15分为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劳、燥、泄痢、妇人、补养

  • 外命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复溜,见该条。

  • 肺热病

    指肺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 棉花核

    出《兰台轨范》。即棉花子,详该条。

  • 生药库

    明代太医院所属一机构名称。其任务是受纳、储存和保管全国各地送来的药材。库内设大使和副使管理该机构。

  • 刘居士

    【介绍】:见刘信甫条。

  • 经来绿色

    即经来如铜绿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