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gèn 亘)
即下颌支髁状突。
即下颌支髁状突。
骨节之间。《素问·气穴论》:“留于节凑,必将为败。”
经穴名。代号SJ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前臂背侧,肘尖(尺骨鹰咀)下5寸,尺、桡两骨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胡桃青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痘夹疹。痘疮夹有痧子的证候。《医宗金鉴·幼科》:“痧亦疹类,但形如粟米,尖圆白硬,内含清水为异。此亦热毒所发,往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针眼。详该条。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要略》。因小儿热病,表里不和,屡清消不愈,病势淹缠,潮热骨蒸,肌体消瘦。参小儿骨蒸、疳痨条。
【介绍】:南北朝时梁代医生。生平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