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外假寒而内真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参真热假寒条。②表寒未解,里热已盛。参表寒里热条。
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又称夭色。疾病反映于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晦暗枯槁者,表示胃气枯竭,脏气败坏,病情多属凶险。《素问·五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草兹”、“黄如枳实”、“黑如始”,“赤如衃血”、“白如枯骨”等,均属恶色。
病名。出《寿世保元》卷五。即癫疝。见该条。
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指病在夜里严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从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又:“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谓到了夜里,人体的正气蛰藏,已经入脏,使邪气独居体内,肆无忌惮,所以病气也
即肌腠。《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痿,留连肉腠。”详肌腠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明时攻要伤寒论》3卷,已佚。
即心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掌中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