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品化义》。为龙眼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多因寒邪侵袭肝肾二经而致。症为阴囊肿痛,连及少腹,甚或睾丸上缩,待痛止还纳原位的病证。宜内服乌梅散。
病名。指秋天白睛“不肿不红,但沙涩昏痛者,乃脾肺气分隐伏之湿热,秋天多有此患,故俗谓之稻芒赤“(《张氏医通》卷八)。宜祛风、清热、除湿、用泻青丸加减。
推拿穴位名。即黑筋,具体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白马骨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中至十六世纪初【介绍】:明代官吏兼医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人。因父病而学医,成化二十年(一说弘治年间)举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卒年78岁。他根据古代本草
指经血下陷、漏血不止的病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参见崩漏条。
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九。即下搭手。见该条。
书名。3卷。元·忽思慧撰。刊于1330年。本书记述元代皇室贵族的饮食谱,但其卷3的部分也收载了食物本草的内容,分为米谷、兽、禽、鱼、果、菜和料物七类,约200种,分别介绍其性味和主治,并附绘图。此书较
痘疹专著。16卷(又有5卷本及10卷本)。又名《仁端录痘疹》、《仁端录痘疹玄珠》。明·徐谦撰。撰年不详。包括痘病总括、辨痘形色、分期调治、痘疹兼杂症、治疗方药及药性、痘病歌赋和杂说等,内容较简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