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左侧胁痛。多由气滞血瘀、痰饮、食积、肝郁等所致。《医学入门》卷五:“左为怒火与死血,大怒气逆及谋虑不决,或外感风邪,皆令肝火动甚,胁痛难忍,古萸连丸、当归龙荟丸,轻者小柴胡汤加黄连、牡蛎、枳壳
痰证之一。①指痰扰肝经的病证。《医学入门》卷五:“动于肝,多眩晕头风,眼目瞤动昏涩,耳轮搔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证,名曰风痰。”治宜用青州白圆子等方。《医宗必读》卷九:“在肝经者,名曰风痰
推拿穴位名。又名精灵。①位于腕背横纹的桡侧端。有祛风、化痰、镇惊等作用。《小儿按摩经·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掐精宁穴,气吼痰喘,干呕痞积用之”。②位于手背第4~5掌骨间,距掌指关节半寸处,约与外劳宫
同眶。眼眶。《素问·玉机真脏论》:“目匡陷。”《素问·刺禁论》:“刺匡上陷骨中脉。”
【介绍】:见徐复条。
丛书名。又名《汪氏医学丛书》。明·汪机编撰。1522年后陆续刊出。包括《脉诀刊误集解》、《石山医案》、《读素问钞》、《运气易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痘治理辨》、《推求师意》八种。多属临证经
①指阴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②运气术语。指主气,或称主时之六气,即六气分司于一岁的二十四节气。《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
治法术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治疗要寻找疾病的阴阳属性。例如肾阴之损,水不制火所出现的潮热、面赤、头痛、耳鸣等,表象似乎是阳热实证,若误用苦寒泻火之法,势必火势益炽。辨证是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由外感寒邪所致。太阳伤寒的特征是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即乳。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