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寒喘逆

风寒喘逆

病证名。指风寒郁于肌表,壅于肺脏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喘症论》:“风寒喘逆之症:头痛身痛,身发寒热无汗恶寒,喘咳痰鸣,气盛息粗。”脉浮缓为风,浮紧为寒,六脉俱浮,表有风寒,六脉沉数,寒郁为热。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风气胜者,散风解表,宜防风泻白散防风桔梗汤等方;寒气胜者,用小青龙汤三拗汤麻黄定喘汤等方;如寒郁化热,兼有呕吐者,可用干葛竹茹汤平胃散加减。参见喘证风寒外束喘条。

猜你喜欢

  • 不仁

    即麻木不仁,指皮肤的感觉功能迟钝或丧失。《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类经》十五卷注:“不仁,不知痛痒寒热也。”

  • 医学大全

    藏医学著作。(藏名《门吉钦本》)。汉族医僧马哈德瓦和藏族翻译家达玛郭卡合作编译。成书于七世纪中叶。全书内容主要以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论述404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等为

  • 金石中毒

    病名。因服食金石类药过量、过久而产生中毒症状者。《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金石毒的药物,如甘草、大青、麦门冬、人参、荠苨汁、莼心、冬葵子、瞿麦、金星草、葳蕤汁、萱根、蕉根汁、绿豆、胡豆、白扁豆、黑大豆、余

  • 津窍

    舌下廉泉穴和玉英穴(或作金津穴和玉液穴),为分泌津液的孔道,故称津窍。《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 捻法

    ①刺法名。捻同撚,指入针后,以拇、食指持针作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方法,现称捻转法。《针经指南》:“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针灸大成》:“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

  • 厥气

    逆乱之气,泛指一些继发性病因。如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浊闭阻、食积停滞或暴痛等,它们出现在病变过程中,又起了新的作用,引致四肢厥冷、精神失常或突然昏仆等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厥气上行,满脉去

  •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书名。宋·刘温舒撰于1099年。3卷。本书专门论述五运六气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其论共31篇,附图表29幅。由于原文比较费解,曾有日人冈本为竹的注释本,将原书逐段逐句地作了说明,分为7卷,名《运气论奥谚

  • 悬蜞虫毒风

    病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上腭肿,汤水难入,形肿如鸡卵。”详悬蜞风条。

  • 状如悬胆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如悬胆,盖胆有瘀热,肝胆膏损,变证急来之候。”方用龙胆泻肝汤加丹皮、赤芍等。

  • 白玉兰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