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茵陈四两(捣,取汁一合),天花粉一斤(捣,取汁六合)。调匀冲服。治女劳疸,额黑,足热,膀胱急,小便利,身黄,日晡发热,恶寒。
证名。指呕吐因火郁气滞所致者。清·罗应章《经验医库·郁火积滞呕吐症》:“郁火积滞,呕吐,五心烦热,咽干口渴,有汗,神强气壮,面赤红活,脉沉滑数疾。”治宜泄火散郁,宜栀连二陈汤。
①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灵枢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暴癎,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即位于耳尖直上三横指处。沿皮刺0.3~0.5
偏枯的别称。出《素问·风论》。多由于风邪乘虚客于躯体的偏侧所致。《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参见偏枯、半身不遂条。
【介绍】:见吴勉学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移植者,详人参条。
病名。系指水湿入于耳中,耳内肿痛致使听力减退者。《医学入门》:“湿聋,因雨水浸渍,必内肿痛。”或湿邪内蒸上蒙。症见耳内肿痛,内有呜呜水声,听力减退。治宜以凉膈散加减。参见耳聋条。
病名。痔的一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形似鸡冠,硬而赤肿作痛,搔破后则出血流水”。治宜铜绿、乳香、没药、威灵仙、寒水石(煅)各五钱,甘石一钱,胆矾三钱,海螵蛸五钱,为细末,以猪胆汁调匀搽之。
形容抬肩以助呼吸的状态。《素问·通评虚实论》:“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本症多见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哮喘病发剧时亦可见此。参见张口抬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