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湿

风湿

病名。①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又:“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又:“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②泛指感受风湿而致的多种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湿者,是风气湿气共伤于人也。……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经久,亦令人四肢缓纵不随,入藏则瘖痖,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成脚气。”参见痹、脚气条。

猜你喜欢

  • 胎婴

    即胎儿。详该条。

  • 三黄解毒汤

    ①《妇科玉尺》卷二方。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焦栀子各等分。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去,但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邪在里者。若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症烦满消渴,倍

  • 小远志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 三敛子

    见《广东新语》。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下阴别

    指会阴穴。《素问·气府论》:“下阴别一。”张景岳注:“自曲骨之下,别络两阴之间,为冲督之会,故曰阴别,一谓会阴穴也。”见会阴条。

  • 朱权

    【介绍】:明代朱洪武皇帝第十六子,封为宁献王。通诗文、经史及医药,晚年学道,自号仙,或称玄洲道人、涵虚子。撰述较多,在医学方面,有《仙活人心法》、《寿域神方》、《乾坤生意秘蕴》等书,主要偏重养生,具有

  • 伏适

    【介绍】:唐代医生。籍贯不详。撰有《医苑》1卷,已佚。

  • 大肠手阳明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大肠经。详该条。

  • 寸疔

    病名。指疔之一。出《疡医准绳》卷二:“指疔生手指骨节间。”证治见指疔条。

  • 汗家

    指平素多汗、易出汗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