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即偶刺,见该条。
见《日用本草》。即芸薹,详该条。
五更泄的一种。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逆化火所致。《症因脉治·肝火五更泄泻》:“胁肋常痛,痛连小腹,夜多不寐,每至五更,小腹左角一汛,急欲登厕,火性急速,一泻即止。”脉多弦数或洪大。治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
病名。多由心经火毒上炎所致。舌上生疔,继之舌忽然向上卷,喉紧烦渴疼痛,饮食难进。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舌疔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地廓。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筋》。指痛如纽结之状。是经筋病的症状之一。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瞳子髎。见该条。
病名。出《儒门事亲》卷八。瘤体多生于手背,内容物如桃胶,故名。治法宜以三棱针穿破瘤体,挤出内容物或用丰术治疗。即腱鞘囊肿。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室女经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