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香姜散

香姜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生姜四两,黄连二两。水淹一夜,慢火炒令姜紫色,去姜不用。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水调下;治白痢用米饮酒调下。治晨泄,白痢。

猜你喜欢

  • 脱骨疔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脱疽。见该条。

  • 清胆利湿汤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柴胡9~15克,黄芩、半夏、木香、郁金、车前子、木通、栀子、生大黄(后下)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功能舒肝理气,清热利湿。治湿热型急性胆囊炎,右胁持续性

  • 痰燥

    痰症之一。指因痰火而致烦躁的病证。《万病回春·痰饮》:“痰燥者,痰火作热烦躁也。”方用加减温胆汤等。参见痰躁、痰证条。

  • 虚牙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认为因肾经虚风邪乘之而发肿,或因饮酒太过、房事过多而发。因于虚,故名虚牙。参见有关条。

  • 闷瞀

    指心胸闷乱,眼目昏花之状。多属热证、实证。《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高士宗注:“闷,郁也;瞀,目不明也。”

  • 偏风

    偏枯的别称。出《素问·风论》。多由于风邪乘虚客于躯体的偏侧所致。《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参见偏枯、半身不遂条。

  • 少阳经病

    指由于邪热郁于少阳经而产生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胁痛等症,热邪介于半表半里。治宜小柴胡汤。

  • 天瓜

    见《滇南本草》。为瓠子之别名,详该条。

  • 小辫儿

    见《中药材手册》。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 瘕泻

    病名。《医林绳墨·泄泻》:“瘕泻不便,后重窘痛,此因湿热蕴积,二便不利,气滞有动于火也。宜以利气之剂兼用清凉。”参见大瘕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