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说》。指指缝中因搔痒,成疮,血溅出不止者。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郁金散,见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眼科著作。清文永周(豁然子)撰。1卷。书中载述七十二种眼科病证问答内容。每条均详论病因病理,并附方药、服法及炮制法。现存清刻本。
见《广州植物志》。为蒲葵之别名,详该条。
古人认为卫气有规律地运行于全身,每天按一定的循行路线往复运转五十周次,白天二十五周次,夜间二十五周次。《灵枢·卫气行》:“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慕松。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多病而学医,认为疾病以伤寒最为重要,于是采集前人关于伤寒的论述,结合自己的见解,编成《伤寒撮要》。另撰有《识病捷法》一书。
即水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