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一种方法。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神应经》:“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位于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本草纲目》。为橙子之别名,详该条。
鼻孔内的鼻前庭部分及鼻腔内通道。古人认为观察鼻隧的长度,可测候大肠的情况。《灵枢·师传》:“鼻隧以长,以候大肠。”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程约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皂角刺,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