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斋
【介绍】:
见高士条。
【介绍】:
见高士条。
病证名。指痰饮留滞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痰饮腹胀之症,胸腹满闷,怔忡喘急短息倚肩,呕恶痰涎。或腹中漉漉有声。”多因脾胃传化失职,痰饮不化所致。治宜祛痰化饮为主。胸闷怔忡,宜小半夏汤、二陈汤;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见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复溜,见该条。
病名。指本虚标实的痫病。《张氏医通》卷六:“痫证往往生于郁闷之人,多缘病后本虚,或复感六淫,气虚痰积之故。……古人虽分五痫,治法要以补肾为本,豁痰为标,随经见证用药。”“脉浮滑洪数为风痫,细弦微缓为虚
出《新修本草》。即苏木,详该条。
又名阙中、印堂。《灵枢·五色》阙者,眉间也。”古人认为这个部位可作为望肺部疾病的参考。
病名。指疔之一。出《疡医准绳》卷二:“指疔生手指骨节间。”证治见指疔条。
见述古斋医书三种条。
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经络穴位上按压或滑动,以发现压痛,凹陷或结节等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