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产乳十八论》一书,已佚。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贝母条下。即人面疮,见该条。
【介绍】:见王惟德条。
出《丹溪心法》。即钩虫病。详该条。
肝主疏泄,太过与不及皆为肝气不和。症见急躁易恐,胸胁胀满,甚则作痛,少腹胀痛,妇女则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亦可影响脾胃而出现呕恶、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治以疏肝理气为主。
①与天相对而言,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②指耳前之肉。《灵枢·寿夭刚柔》:“墙基(耳
病证名。指经行时眼干涩痛。多因肝血虚、目失所养。症见眼目涩痛,肿涩难开或伴有头痛眩晕。治宜补血养肝。方用当归补血汤合杞菊地黄丸。
病名。鼻息肉别名。详见该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疡医大全》:“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即震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