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痰饮恶寒,由痰滞上焦,营卫阻滞,抑遏清道,不能固密腠理而恶寒。肥人多有此证。脉滑或沉,周身沉重,胸满食减,肌肉如故。”又:“浊痰滞膈,先用姜茶探吐,后用通圣散加减。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病名。《喉科指掌》卷六:“叉喉瘤,亦有生于关外。”
骨名。又名锤骨。即掌骨。详该条。
即黄疸。详该条。
见《普济方》。为棕榈皮之别名,详该条。
出阎诚斋《临产须知评正》。即混元生。详该条。
病证名。指肺气不足,寒邪迫聚而致喘嗽。《诸病源候论》卷十四:“肺主气,候皮毛,气虚为微寒客皮毛,入伤于肺则不足,成咳嗽。夫气得温则宣和,得寒则否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上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
出《毛诗传》。为鹌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