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通挟、夹。即傍近或侧边,指某一部位的左右两边。《素问·腹中论》:“侠胃脘内痈。”《素问·刺疟篇》:“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
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隶属于太医署。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共2人。参见药园条。
见《本草纲目》。为蜡梅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生。以医药济世。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莼之别名,详该条。
舌上白苔或左或右,余见黄黑的舌象。见于寒热错杂证。例如素有脾肾阳虚,四肢不温,脉沉细,又有大肠湿热下利、腹痛,宜清热利湿兼温肾健脾(见《四诊抉微》)。
证名。亦作热深厥深。指热厥证热邪越深伏,手足越厥冷。由于热伏于里,不能向外透达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
见吴本立《痢证汇参》卷二。即燥热痢。详见该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