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麻风

麻风

病名。见《外科摘录》卷二。即疠风。见该条。

猜你喜欢

  • 七里麻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论新注

    书名。附针灸治疗法。承淡安注解,朱襄君参订。承氏参考多种《伤寒论》注本及有关著作,对仲景原文采取提要、注解、小结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就六经病证条文补充针灸疗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试用中西汇通的理论注释经义

  • 灯火灸

    俗称打灯火。出《本草纲目》。指用灯草蘸油燃火在穴位上直接点灼的一种灸法。操作时,取灯心草一段,蘸以植物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灼灸,当灼及皮肤时,可听到“拍”的响声。灼灸次数,根据病情需要掌握,一般3~

  • 白苔尖根俱黑舌

    舌尖舌根俱黑苔,舌中部白苔的舌象。为心肾热极,脾胃真热假寒证候。若证见发热詀语,呃逆干呕,食入即吐,意识朦胧,为热邪弥漫,火毒炽盛,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见《伤寒舌鉴》)。

  • 温服

    指药汤不冷不热时服下。一般的补托、温养药均宜温服。现在多种性质的药汤都用温服法。

  • 小儿多涎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九卷。多为脾热上蒸或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运化无力所致。脾热上蒸的涎多粘稠而臭;脾胃虚寒的涎多清稀,并有纳少便溏等。前者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后者宜温中健脾,用理中汤加减。

  • 脾气

    ①泛指脾的功能活动。②指脾的精气。《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 水疱

    即水痘,详该条。

  • 痼疾

    指久延不愈、比较顽固的疾病。痼疾与卒病相对而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 湿遏热伏

    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