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筋缠束之处。相当于地机穴。属足太阴脾经之郄穴。位于膝内侧下五寸,辅骨之下陷中。《素问·刺腰痛篇》:“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病名。又名火咳。指水亏火炎的咳嗽。《医学入门》卷五:“郁咳即火咳,久者干咳无痰,乃肾水焦枯,邪火独炎于肺,泻白散加苦梗为君以开之;久者诃黎丸;虚者肾气丸;不得志者霞天膏;如肺燥皮枯,疮痒便闭者,活血润
即十香丸第二方,见十香丸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月经。详该条。
见《寿世保元》卷九。即洪宝丹,见该条。
证名。指肺痈病症所出现的气喘。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其喘必兼口燥、胸中隐痛、咳唾腥臭脓痰及高热等症。多因邪火热毒挟痰瘀壅阻于肺所致。治宜保金化毒为主,如桔梗汤加防风、橘红、银花、麦冬或千金
证名。即阳气欲绝之汗多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亡阳汗者,……每每病笃虚极之人,多有头面汗淋,口鼻俱冷,而手足青色,气促不止者,急宜温补以追欲绝之阳。”参亡阳条。
药物学著作。一名《东皋握灵本草》。10卷,又补遗1卷。清·王翃撰于1683年。据作者自序提到,喻嘉言曾见本书,并有“君其手握灵珠以烛照千古乎”一语,遂名其书为《握灵本草》。卷首载《神农本草经·序例》及
流注病的一种。多因先受暑湿、继则寒邪外束于营卫肌肉之间,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局部为白色漫肿,微热疼痛;并伴有恶寒发热,胸闷食少,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成脓后肿块增大,疼痛加剧。溃后流出黄稠或白粘脓液。脓尽